从70年代到90年代,你还记得哪些老物件吗?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中国的“家”文化博大精深,从70年代到如今,每个年代的“家”都有其特有的风格,而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也不停在变化...
对于中国人来讲,家有着无穷尽的意义。每个人的心里都会珍藏着一份关于家的美好回忆,小天本期将与您一起走进那时的家居生活跟随画面一起回顾那些有关光阴的故事
70年代的记忆
当时筒子楼尽头的洗漱间,是一整层住户的清洁场所,早晨排队洗漱也是家常便饭。空间有限,后来大家都有了在过道拓展“空间”的意识,“蜂窝煤”炉子都守候在自家门外。由于没灯,过道的杂物让“夜归人”吃了不少苦头。更“痛苦”的是上厕所要排队,躲在自己屋里搓澡则是那个时候最尴尬的事。
80年代的记忆
提及上世纪80年代的家居生活,人们都会想起绿色的油漆墙、软质的地板胶或者光秃秃的水泥地、一张简单的棕垫床,那个年代甚至有些地方买家具还要用“家具票”。据说当时刚刚开始流行组合家具,“一套组合衣柜加一套组合沙发已经是十分时髦的摆设”。
“组合家具沙发床,黑白电视放中央。三间砖房水泥地,租辆卡车接新娘。”当时流行的这句顺口溜可谓耳熟能详。这类组合家具往往具备了很多家具的功能:既是衣柜、又是箱子;既是陈列柜、又是电视柜;甚至还具有写字台、梳妆台的功能。
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物质生活水平还不高,许多家庭居住面积十分狭小,甚至还有大量单位职工居住在所谓的“筒子楼”里,这种组合式的衣柜与组合沙发等正是满足了当时消费者的需求,几乎成为新婚家庭必备的家具样式。
90年代的记忆
白色涂料涂饰墙面、棕色的木家具、绿色的冰箱、米黄色的布艺以及一盏塑料花式大吊灯,这大概是90年代的中国普通百姓的家居装饰回忆。从90年代开始,家具的风格开始逐渐多样化,欧式、中式、布艺家具等走进了百姓家中。
爱新裤子的专集海报,已经泛黄的白色墙面的年代感十足。
柜子,铁盒,洋寺娃,还有个收音机......
这是柜子上的小东西,瞧这把圆镜的设计,真是简约至极!
家里干花的小景,是秋天的感觉吗?黑色的苹果笔记本超赞吧!
带喜字的印花杯子,配上下面的杯垫,味道倍出。
旧碗,有没有让你陷入深深的回忆中......
与现在专业的家装公司相比,那时的装修基本都是到大街边找零散工来完成,不仅做工很粗糙,而且质量也很难保证,令人不禁想起春晚时候的黄宏扮演的一大锤80的装修工人。
新世纪的家庭装修观
在新世纪,中国家庭的家居概念发生了翻天腹地的变化,经济条件与观念的改变让人们更加注重家居环境的个性化与环保性,智能家居与环保家居走入大众生活。
与此同时有各类有关家装的产业相继出现并成熟,推出各种适合人们家庭装饰的服务,从单一的小型装饰公司到代购主材和家居产品,直至现在连家具都包含在内的整体家装模式。
而我们天一成都家博会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从设计到装修,购买主材到家具配套,五金涂料到软装布艺,可以说是从消费者拿到房子钥匙到正式入住,过程中所需的全部东西都可以在家博会的现场采购。如果有需求的朋友可以在2019年11月22日-24日,到成都世纪城会展中心来展会现场看看。
中国老百姓的生活每天都在不知不觉地发生着积极与美好的变化,时代还在不断变迁,以后我们的生活与现在也会大不相同,但以前的记忆,会永远记在心中。
互动话题
让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件老物件是什么?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