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入人才入户负面清单,被嫌弃的房产中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原以为,熬过了去年的疫情,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
哪晓得,今年,对房产中介行业的从业人员来说才是真的不太友好。
还记得深圳推出“二手房指导价”后不过短短数月,从“创10年新低”的二手房成交量,到超5000名中介离职,中介门店出现关店潮……各类冠以了各大机构名称前缀的数据报告就开始纷至沓来。紧接着,包括咱们成都来内的多个城市也先后跟进,加入到“指导二手房价”的队列中来。期间,甚至还因为杭州市住建局发布了的那则将在“杭州市二手房交易监管服务平台上线个人自主挂牌房源这一全新功能”的消息,引发了一场“中介即将消失?”的全民大讨论。虽说,截至目前暂时还未看到如榜样城市深圳那般“跨丝式”的市场行情,但却也好不了多少。比如,前不久咱们大成都城南某网红项目开盘前,在各大微信购房群刷屏的,有关于银行明确表示拒绝接收从事房产中介销售人员贷款申请的那则消息。
网传图
没成想,就在大家惊掉的下巴还没来得及合拢的时候,又传出了另一条更为扎心的消息。就在前两天(9月13日),东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了《关于更新东莞市人才入户负面清单的公告》。
01
纳入人才入户负面清单意味着什么?
根据该份公告的内容可知,该公告自9月14日起实施,有效期6个月。一旦确定,有效期内不接受以负面清单内的职业资格(含职称、职业资格)为依据提出的人才入户申请。虽说,这早已不是东莞市排名前列次发布人才入户负面清单。但却是首次将房地产经纪人这一群体纳入该市的人才入户负面清单。至于原因,该公告上仅以一句“为了要进一步规范该市人才入户资格审核工作,根据《东莞市人才入户实施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将房地产经纪人协理(初级)、房地产经纪人(中级)纳入东莞市人才入户负面清单。”作了简单的答疑。具体来说,也就是从今年的9月14日开始,人们就不能通过考取这两项职业资格证书获得东莞市人才入户的资格了。此公告一出,可谓是瞬间就引发起网友们的广泛议论。02不再欢迎房地产中介?面对网友们诸如“这是赤裸裸的职业歧视”、“东莞不再欢迎房地产中介”等各类质疑,东莞市政府服务热线的工作人员在接受相关媒体的采访时明确予以了否定。并明确表示“这份负面清单是结合了近年来东莞市人才入户的实际情况,将含金量比较低、容易考取的职业资格工种纳入其中。”对于其他专业技能性较强的专业特长人才,依然还在实施人才入户相关政策的。
与此同时,对于那条将“从事房产中介类人员纳入人才入户负面清单”的新规是否会与2020年印发的《东莞市人才入户实施办法》中,关于“具备中级职称,年龄未满45周岁的人员;或具备初级职称,年龄未满40周岁的人员,以上所述人员同时具备中技或中等教育以上学历的,可以人才身份落户东莞。”的规定冲突的问题,该工作人员也给出了解释。
即在该文件的第二十二条中明确规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可根据人才入户申请情况,适时对各类人才实行分类管理,精准施策。”
说白了,就是为了确保能够真正吸纳到符合该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够发挥人才效应的、有过硬的技术技能或专业特长的人才,该市早就确定好了,会结合近年来人才入户的情况,不定时的根据实际情况将一些含金量低、容易考取的职业资格工种(名称)纳入到人才入户负面清单。
比如2020年9月14日,东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了排名前列条人才入户负面清单的公告,就是将初级信息处理技术员纳入人才入户负面清单。
而2021年3月8日,在其更新的人才入户负面清单公告中,则是在上一次的基础上,将中级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也纳入到了人才入户负面清单。
就连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都忍不住站出来为该政策正名,表示该政策的出发点并不是要打击中介行业。
但同时,也抛出了另一个思路——或与中介行业相关人员变相炒房有关。
他认为,中介机构掌握了较多的房源,如果再遇上宽松的落户政策的话,重利之下难免会变相地促使此类群体或与其相关的一些人员萌生或落实炒房的行为。
而限制落户,即可以有效的提高城市人才的含金量,又能从户籍角度规范落户政策,减少一些群体炒房的现象。
事实上,这样的思路早就在其它城市先一步落地了。
03正在收紧的“人才政策”
早在今年1月,南京市就其对人才购房政策进行了调整。
其中较大的变化就是要求硕士需缴纳社保半年以上,本科缴纳社保一年以上方可获得人才购房资格。
至此,南京市也成为2021年全国排名前列人才政策收紧城市。
跟着,就是广州和杭州。其中,广州直接是在一个月内2次收紧人才购房政策。
一次是在4月2日,明确要求通过享受人才政策新购买的住房(含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限售3年。
另一次就是在4月21日,发布了《关于完善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政策的通知》,要求人才购房须提供连续12个月缴纳社保证明,不得补缴。
而杭州,则是从4月9日起开始正式实施全新的人才购房政策。
即从4月9日起,杭州高层次人才买2套房,无论单身还是家庭,都与普通购房者一样。杭州单身人才不能购2套房,且人才家庭落户杭州也须满5年方可购买第二套房。
而在此之前,该市更是早已多次升级对人才摇号的限制——
2020年7月2日,杭州加码调控,其中提到高层次人才优先摇号所购的住房,自商品房合同网签备案之日起,5年内不得上市交易。
2021年1月27日,“杭六条”出台,高层次人才转让杭州限购范围内住房的,须在杭州限购范围内无自有住房记录满3年,方可享受高层次人才优先购房。
紧接着是深圳。
5月25日,深圳市发改委才发布《深圳市户籍迁入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
结果,还不到一周的时间(6月1日),深圳市公安局就又发布了《深圳市投资纳税积分入户办法(征求意见稿)》。
其中,变化最明显的就是将此前《深圳市户籍迁入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中关于核准类学历型人才的底线要求上调为全日制本科,技术型人才底线要求上调为“中级职称+全日制大专”,技能型人才的底线要求上调整为技师;夫妻投靠基本要求由结婚时间及被投靠人入深户时间也从之前的满2年增加到5年。
而就在8月初,广州的黄埔区也成为了该市排名前列明确发文取消人才购房政策的区域。半个月后,南沙调整2019年底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便利人才及港澳居民购买商品房的通知》,收紧人才购房政策并提出非本地户籍需提供1年个税或社保缴纳证明。除此之外,西安也有动作。从8月31日起,西安E类人才在住房“限购、限售”区域内购买商品房的,除提供人才认定的相关证明材料外,还需提供已在西安连续缴纳12个月的社保或个税证明。毫无疑问,这些正在陆续收紧人才政策的城市,基本上都属于房地产市场热度较高的城市。而收紧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限制房产的投资和投资性需求。(所以,这里先自行略过那些极少数还需要“救助”的城市正在发放人才补贴的案例了。)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给楼市降温或者“堵漏”。
虽说现在各地的人才政策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但人才引进的需求却仍然存在。
尤其是高学历人才。
所以,不论是在刚刚结束的“努力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的新闻发布会上住建部相关领导的解惑答疑中,还是早已公布的十四五规划里,我们都可以清晰得看到后续各大城市可能还将会通过其他补贴、教育、医疗等其他方面继续进行抢人大战。
至于大家最关心的居住问题,则将通过推出了人才公寓、人才租房补贴、共有产权房等一系列的措施来吸引和保障高学历人才的安居需求。
比如咱们成都今天刚刚结束的本年度第二批次的集中供地,就拍出了一抹多的“限价”的可售人才公寓用地。
所以,只要真是个人才,未来只会越变越好。
最后还是那句老话:房住不炒~
来源:四川麻辣楼市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