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主抱团涨价”到“历史成交价消失”,二手房行情咋走?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原标题:从“业主抱团涨价”到“历史成交价消失”,官方通告之下,二手房行情咋走?
一线城市的楼市往往会“跑得更快”。
去年底,上海、深圳都陆续传来二手房业主抱团涨价的消息。有媒体爆料,“去年底,就有人在业主群里说小区二手房单价不允许在每平方米10万元以下挂单。虽然不是硬性要求,但房价飙涨你好我好大家好。于是,在利益面前形成了一种默契。”
这一现象在成都也开始蔓延,一些小区业主开始在业主群里鼓动大家稳住房价,这些被称为“卖房氛围组”的业主们出奇地团结。
另一种成都与深圳的默契来自于——昨天,成都有中介平台下架了二手房的成交价,直到今天,发哥打开平台,原来的历史成交价格列表已经完全不复存在,只有查询楼盘时,会显示一个楼盘整体的价格。
中介平台之前能看到二手房“成交”(左)
昨天“成交”一栏消失(右)
这一现象,几天前在深圳也上演过。
官方出手!
禁止哄抬二手房价
春节前,深圳针对二手房发布了调控政策。
2月8日,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连续发布的3条公告。公告称,深圳将正式建立二手住房成交参考价格发布机制,深圳全市3595个小区的二手房都将纳入参考机制。
这也是我国首次针对二手房发布调控政策。
其后,深圳出现了二手房“价格消失”的现象。时间到了2月26日,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发布通知,要求严厉查处房地产经纪机构二手住房挂牌价格超出成交参考价格的行为,引导理性交易,稳定市场预期。据排名前列财经报道:“目前,深圳各大地产中介机构‘消失'的楼盘价格在各大网站、APP、门店已经陆续‘回归’,并将严格按照官方二手房参考价进行挂牌。”
二手房的故事在成都也有演绎。2月10日,成都住建发布消息称:市住建局等部门精准打击煽动“抱团涨价”重点人员。
这篇文章指出,“市住建局会同市网信办等部门对近期网上炒作‘抱团涨价’情况进行集中排查,对造成较大负面影响的中海左岸业主成立的‘房价沟通群’重点人员依法进行约谈,并做出了如下处理。”
成都住建打击“抱团涨价”处理截图
昨天,成都也出现了二手房“价格消失”的现象。之前,打开相关二手房交易APP可以看到二手房的调价历史、小区的成交价历史;现在,这些都已经消失。不过,从深圳经验来看,或许也只是短期操作,价格还将“回归”。
深圳二手房进入观望期
成都二手房成交价微跌
率先对二手房出手的深圳,在经历了近一月的二手房调控之后究竟市场如何?来自证券时报网的报道显示,往年春节后的交易小阳春在今年“很难出现了”。
报道称,由于二手住房成交参考价的推出,春节后深圳楼市买卖双方陷入博弈,房产中介机构也遇到“专项检查”。现在双方观望情绪较浓。而通过对比二手住房成交参考价格新政前约2500套的周度网签数据,二手住房成交参考价格新政后的单周网签量下降近7成。
成都
而被通报过“抱团涨价”的成都,现在的市场表现怎么样呢?
从成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的数据来看,成都二手房的成交套数从去年10月的4000+套就开始呈现出微量下跌,11月,二手房成交套数为3304套,时间到了今年2月,二手房成交套数为2575套。
从二手房价格来看,贝壳APP显示,成都近半年二手房参考均价在1.3万元左右,但挂牌均价在1.6万元以上,而且,从数据走势来看1月开始有一个较大的长大的涨幅,时间到了2月,数据轻微下跌。可以看到,在整个市场上,二手房的成交和挂牌价格方面其实存在较大的价差。
成都近半年二手房参考均价走势
图据贝壳APP
但整个二手房其实正在出现一个明显的市场分化——热门板块二手房无论是挂牌价还是成交价都有较大涨幅,但也有较大一部分房源不涨反跌。
以位于大源板块的天悦府为例,这一项目的小户型去年8月的成交单价在2.8万/㎡左右,时间到了去年11月,小区89平米户型的成交单价3.4万元/㎡;目前,通过贝壳APP可以看到,小区的多数房源基本挂牌单价都达到了3.9万元/㎡以上(这个数据发哥恰好是在昨天价格下架前查到,不过现在显示的天悦府只能看到3.5万的小区指导价格了)。
对于这种现象,有业内人士认为区域的新房缺货其实是一个重要原因。从主城一些小户型产品的成交情况来看,去年12月的成交价格,比起2年前的挂牌价甚至有所下跌。
整体来看,地段、资源以及住宅成色都是决定价格的重要原因,但上涨并非全城现象,无论是业主还是购房者都应该保持理性态度。
中介平台的这一波操作之后,成都二手房行情走势后续如何?发哥将继续关注~
来源:成都商报房产发布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