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源北/攀成钢“升级”,神仙树“降级”…成都基准地价更新了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9月23日,成都四年一度的基准地价更新了。
首先,我们来了解下什么是基准地价。
——对不同级别的土地或者土地条件相当的均质地域,按照商业、居住、工业等用途分别评估的,并由市、县以上人民政府公布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平均价格。
基准地价是怎么来的呢?
是根据土地使用年限、地块大小、形状、容积率、微观区位等因素,通过系统修正进行综合评估而确定的。
土地使用权的出让、转让、出租、抵押等宗地价格,都是以基准地价为基础。
作为土地市场的指导性价格,基准地价一方面是地价水平的客观反映,另一方面也是政府管理和调控土地市场的基本手段。
但大家注意了,基准地价只是参考价格,并不是成交价格,它主要反映的是某一区域的土地收益平均水平。
你可以把它比作成都目前的二手房参考价,买卖双方以此为参考,但不构成强制性的交易价格。只是反映了区域的一个基本的价值认知。
目前,绕城以内包括绕城外的环城生态带(高新区、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以及龙泉驿区、新都区、温江区、双流区、郫都区)都更新了基准地价。
基准地价有七个级别。本文重点讨论住宅用地。
我们先来看住宅地基准地价的变化
住宅I级地,较新的基准地价是24750元/㎡。
不过,土地的楼面地价和基准地价还不一样。
当我们计算楼面地价时,需要用基准地价/容积率。
2021年,成都中心城区住宅容积率设定为2.0。
于是住宅I级地的楼面地价就是:
24750/2(元/㎡)=12375元/㎡
实际的土拍成交楼面地价,一般都高于这个价格。
其余级别的住宅楼面地价详见下图。
2014、2017年的估价容积率标准分别是4.0和3.0。
到了2021年,成都主城估价容积率标准变为了2.0。
也就是说,成都中心城区的容积率在不断降低,居住密度也在同步降低。
这里举个例子,大家就可以了解对于楼盘来说,容积率的影响有多大了。
如果一个纯住宅地占地面积是4万㎡,它的容积率是3,
那么,它的总住宅供应面积就是4万㎡*3=12万㎡;
容积率为2,它的总住宅供应面积就是4万㎡*2=8万㎡。
相差1的容积率,住宅面积就少了4万㎡。
住宅面积少了,供应的套数也就少了。
我们以人均100㎡来算,小区的户数就从1200降到了800户。
相当于直接少了一个微信群。
你可以这样理解,降容≈降人群密度。
我们再来看三个时间段,从基准地价上显示出来的成都住宅楼面地价的变化。
住宅级别
楼面地价(元/㎡)
2021
2017
2014
I级
12375
8100
2347.5
II级
10200
6750
1886
III级
7950
5100
1597.5
IV级
6300
4050
1211
V级
4650
2850
761
VI级
3225
1900
513.75
住宅I级地价格:
2014年只有约2347.5元/㎡
2017年涨到了8100元/㎡
这四年的涨幅很大,有差不多245%。
从2017年至今,四年时间过去了,住宅I级地涨了4275元/㎡,涨幅约52.8%。
其余级别的住宅地也是相似的涨幅程度。
很明显,涨幅较大的,还是2014年到2017年之间。
这四年期间,成都房地产的变化也是很大的。经历了萧条➡️复苏的过程。
全国房价也在不同程度的上涨,北上广深不用说了,杭州、苏州、南京等城市也是猛涨。
2017年全国各地开始实施限购政策,成都也同步开始实行公证摇号。
2017年至今,限购政策不断升级,二手房、法拍房陆续拉入限购范围,如今楼市也终于“刹车”了。
所以从2017年到2021年,从基准地价所反映的楼面地价的变化,可以透露出市场在逐渐变稳。
我们再来看,从2017年至今,住宅地的级别划分的变化。
其实总体来看,变化不大。
这是2021年较新的⬇️
上图中最红的区域就是住宅I级地。
这是2017年的⬇️
住宅I级地依然围绕天府大道以南片区,主要覆盖青羊、武侯、高新南区。
比如金融城、锦城湖、华西等,而天府广场以西,青羊浣花溪、少城南片区也在这个范围。
往东,基本是以锦江为界。
不过我们还是留意到,对比2017年,2021年较新的I级地增加了两个地块,同时减少了两个地块。
增加了大源北片区
北至锦城湖、南至天府二街
在这片区域内,有凯德世纪名邸、中国铁建西派澜岸、万科公园5号、中洲锦城湖岸、华润凤凰城等楼盘。
这些楼盘的二手房指导价也比较高,万科公园5号、凯德世纪名邸都是33006元/㎡,中洲锦城湖岸31603元/㎡,西派澜岸32470元/㎡,凤凰城一期31598元/㎡……
教育资源在整个高新区也是处于排名前列梯队,比如墨池书院小学、成都霍森斯小学、蒙彼利埃小学、石室天府中学(锦城湖校区)、七中高新、益州小学等。
攀成钢片区
攀成钢,锦江老牌高端区了。
二手房指导价中,这个区的价格也属于锦江天花板了,单价基本都在3万以上。
其中,仁恒滨河湾37916元/㎡,能排进成都TOP10里面了。
同时,还取消了两个区域的I级属性,降为了II级住宅地。
一个是部分芳草街及神仙树
一个是西南财大光华校区以及东侧到二环路的区域
其实可以发现,土地越稀缺的地段,级别就越高。
I级地中,金融城一期、二期;锦城湖;攀成钢这些地段,能出让的地块是凤毛麟角了。
我们再把这张图放过来看看。
大源南是II级地,新川III级地,前者的土地储备少于后者。
再来看三圣乡。
驸马片区,也就是挨着白鹭湾湿地这边为IV级地,而三圣乡发展比较成熟的那一片是III级地,基本以成龙大道为界了。
城北的土地储备也比较多,所以普遍在III级地及以上。
城西,青羊新城,马厂坝那一片,待出让用地更多,是IV级地。青羊新城以北,比如高坎、成飞基本也是IV级地。
武侯新城以北,比如机投桥这面基本也是IV级地。
(机投桥区域实景)
所以,曹曹更愿意把这个住宅级别的高低,比作是土地的一种稀缺性。
越稀缺的地段,资源越汇集,级别就越高。土地储备越多的地方,级别相对就会变低。
当然了,一圈层和二圈层还是有区别的。
资源不同,地段也就不同了,级别也就有了差异。
最后,看看你家住宅所在哪个级别?评论区凡起来。
来源:溜爸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