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重点丨2022成都将打造这些产业功能区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2022年,成都产业发展进入了新一轮的“打怪升级”。这一次,成都落子“建圈强链”行动,明确了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航空发动机、新能源汽车等20个重点产业,聚焦产业细分领域,统筹资源要素,协同产业链补链强链延链,特别是突出了加强链主企业专项培育,按照“一条重点产业链一套政策工具包”的要求,构建“链主企业+领军人才+产业基金+中介机构+公共平台”产业生态体系,对产业链上下游、左右岸进行整体协同培育。不可否认,“建圈强链”将成为未来成都产业发展的关键词。而据新版成都产业规划在全市划分的66个产业功能区中,龙泉驿区、新都区、郫都区、温江区、双流区、青白江区的产业功能区将在其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产业功能区是撒子?就是集生产、研发、居住、消费、生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新区)。
如何实现产城融合,避免沦为睡城?也是它们布局产业升级的内生需求。
相信很多朋友都去过龙泉的“城市之眼”,体验过“一览众山小”的美景,但对于龙泉的工业经济发展大家又了解多少呢?
作为成都东进“桥头堡”,当前,龙泉驿区正面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重大战略机遇,是成渝相向发展主战场、成都市工业化主战场,正加快由工业大区向产业强区转变。
汽车产业作为龙泉驿最核心的产业,在整个成都经济中也算得上压舱石。
龙泉汽车城目前基本形成以“汽车+高端装备、电子信息、先进材料”为主的“1+3”现代工业体系。“高端装备、电子信息、先进材料等三大优势产业实现总产值300亿元、增长9.2%。
成都中法生态园位于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辖区范围39.8平方公里,规划建设区为14.52平方公里。
园区以“绿色生态低碳中法国际合作样板、‘两业’融合国家试点公园新城”为功能定位,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思路,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于东安湖南北岸设置东安工业创意设计区、东安国际经贸港、大运生态活力湾、百工堰生态数字研创谷四个产业发展片区,以工业创业设计及5G应用、开放合作平台及低碳服务、体育赛事及影视演艺、创业孵化及技术转移为主导产业方向,推动建设低碳园区、生态城区、深绿景区三区融合的可持续城市化合作示范区。
2021年新都区GDP突破千亿大关。在“建圈强链”方针下,新都区在成都产业中扮演的角色会进一步加重。
新都现代交通产业功能区,是成都市轨道交通、航空产业生态圈的重要承载地,也是新都区未来经济发展的核心支撑地。
新都这几年新增的商业综合体数量在成都各区中一骑绝尘,尤其是沸腾里、高线公园等项目硬件品质极高。成北新消费活力区应运而生,共有三个细分领域:时尚消费、智慧流通、智能家居。
生物医药领域一直是成都的发力重点,温江的成都国际医学城也已发展多年,是成都的产业名片之一,已有相当规模的硬件配套和企业积累。
成都医学城规划总面积35.57平方公里,围绕全球健康产业生物技术、医疗人工智能、价值医疗、全程健康、医药工业4.0五大发展趋势,重点聚焦发展“研发和总部、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现代中药、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五大产业领域。
作为“国际花园城市”,农业和花卉产业是金温江的招牌。天蓝、地绿、水清,是许多人对温江的排名前列印象。这一良好的环境,得益于温江167平方公里“北林”区域的涵养。
温江优厚的生态本底,是发展农业的扎实基础。2020年12月23日,科技部批准建设成都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该园区位于成都市温江区。这既是对过去温江农业发展成绩的肯定,也为未来发展绘就了蓝图。
在成都各区中,双流区是“手牌比较多”的类型,地缘上和高新区、青羊区、武侯区三个强区紧贴,内部拥有国际机场枢纽和6条轨交线路。
双流航空经济区规划面积206.1平方公里,主要包括空港商务区、航空枢纽综合功能区、西航港开发区(省级)、双流综合保税区(高级)等重要区域,聚焦航空经济、航空枢纽、航空商圈,围绕枢纽型航空产业、临空型国际贸易、空港型国际商务三大领域,突出发展航空运营服务、航空制造维修、航空物流、跨境贸易、航空金融、航空总部等6大航空经济集群。
电子信息产业是双流最重要的产业支柱之一,成都芯谷是成都市规划的城市综合型副中心、高级“芯火”双创基地,也是双流区打造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创新策源地。
成都芯谷包含IC研创城、网信产业园、工业互联网产业园、物联网产业园四个产业社区,主攻集成电路、网络信息、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目前已有多家集成电路企业落地,包括华大九天、中电九天、华大半导体等。
郫都区的产业发展其实从来不容小觑,只是很低调。
成都绿色氢能产业功能区是成德高端能源装备产业集群的一部分。近年来,郫都区通过自主培育和前期引进,已形成覆盖氢气制储运加、关键材料部件、燃料电池系统、燃料电池整车等主要环节在内的较为完善的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已掌握膜电极、电堆、双极板、压缩机、加注装备等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关键零部件等核心技术,达到国内排名前列方阵并跑水平并实现示范应用。
目前,推广应用“郫都造”氢燃料公交车120辆,资金投入约2亿元,共在12条公交线路上运行,安全运营总里程已达到1000万公里。
落地郫都的中国川菜产业城,已先后荣获了“中国川菜产业化食品加工基地”“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四川省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四川省省级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园区”等荣誉。累计引进鹃城豆瓣、丹丹豆瓣、天味等产业项目127个,其中上市企业4家,拟上市企业4家,中华老字号2家,中国驰名商标7家。
成都影视城依托高校资源,填补了成都在这一领域的少有,近日迪丽热巴拍摄的电视剧《公诉精英》是热门话题,其片场就在郫都区。
从“老工业基地”到“陆海联运枢纽 国际化青白江”,紧跟国家战略的青白江一直在砥砺前行。
成都国际铁路港是内陆城市成都对外出口的生命大动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去年这个产业功能区已获批高级示范物流园区,未来将获得更好的资源支持。
成都高性能纤维材料产业功能区是由之前的“青白江先进材料产业功能区”更名而来,这一更名明显获得了更高的级别和更专注的领域细分。功能区将发力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绿色建筑材料、新能源装备三个细分领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来源:楼市全搜索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