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前,针对房贷,央行抛出一个“大瓜”!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国庆节前,央行抛出了一个“大瓜”!
9月27日,央行货币委员会2021年第三季度例会上,提到房地产,罕见地用了“两个维护”: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9月29日,央行和银保监会联合召开房地产金融工作座谈会,强调:金融机构要按照法治化、市场化原则,配合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
三天两次强调“两个维护”,究竟意味着什么?
首先,两次会议对房地产释放了相对积极的信号,或许意味着房地产信贷政策最严时期已经过去,接下来政策将有保有压,不是全面收紧。
这是业内观察人士普遍的看法。
从本次“两个维护”的表述看,过去常用的“购房者”提法,变为了“住房消费者”,一改过去打压性的表述,一定程度上释放了宽松导向。
当前,住房依然是属于消费范畴,“购房者”变为“住房消费者”后,合法权益必然需要得到维护。
那么,何为“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
首先是正常的购房合同签约后,信贷应该及时跟进。其次,保障住房的及时交付,保障按揭贷款购房者的合法权益。
2021年,银行和房企资金管控实行“三线四档”、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等相关金融调控手段,取得了积极成效,局部地区房价、地价过快的上涨得到有效抑制。
但同时,强监管背景下,全国多地房贷额度紧张,利率上涨,甚至传出了个别银行暂停二手房贷款的消息。
个人房贷审批更严,放款周期进一步拉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住房消费需求,住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未能完全得以维护。
积极的信号,强调“住房消费者”的概念,显示对于“住房消费”是持肯定态度的。
其次,在实操过程中的个人房贷收紧,一定程度上使得住房消费受到影响,并且产生传导反应:
一是,在市场调整过程中,居民端积累了一定的基本的合理的住房信贷需求,而这些需求目前尚未得到满足。
二是,个人房贷收紧导致楼市近来表现不佳,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8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额同比下降18.7%。
其实,早在9月7日,银保监就明确表示,将督促银行机构在贷款首付比例、利率等方面对刚需群体进行差异化支持。
这实际上也为“两个维护”做了铺垫。
可以预计的是,在四季度如何适当增加贷款额度、优化贷款流程,以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将成为各大商业银行积极研究和关注的内容。
如果今年二季度以来的信贷收紧态势有望在四季度筑底企稳的话,那么,明年的信贷环境可能呈现整体平稳、结构性宽松。
一旦按揭贷款额度、放款时间等均得以改善,则有利于促进住房需求的正常释放,也利于引导房企稳健经营。
具体效果,就看地方政府及金融机构落实执行情况,如何对合理购房需求的信贷支持以及对稳健型房企经营的金融支持。
可以期待的是,未来结构性的宽松将主要表现为对首次置业、改善置业等刚性住房信贷的保障和支持。
也就是说,对于刚需群体的真实买房需求,调控政策可能将会更加友好。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