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底”时机适时出现,今年拿地的这些房企,谁是王者?

搜狐焦点成都资讯 2021-12-17 00:52:43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今年成都的三轮集中供地,把一些拿地房企特色体现得酣畅淋漓,如果用关键词来形容的话,可能是这样—— 地表最强 兴城人居 圈地大佬 成都轨交 厚积薄发 黑马建发 实力龙湖 差点称霸 联合大户 电建德商 横冲直撞 四川远达 还有“新IP”诞生——潘家沟F4 此外,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比如——联合

今年成都的三轮集中供地,把一些拿地房企特色体现得酣畅淋漓,如果用关键词来形容的话,可能是这样——

地表最强 兴城人居

圈地大佬 成都轨交

厚积薄发 黑马建发

实力龙湖 差点称霸

联合大户 电建德商

横冲直撞 四川远达

还有“新IP”诞生——潘家沟F4

此外,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比如——联合拿地登场又谢幕,强扭的瓜终究不甜?来蓉生面孔房企生变,背后原因究竟是啥?“抄底”时机适时出现,捡漏的可不止中小房企?今天为大家做一期盘点。

NO.1

成都三轮集中供地,成功拿到地的房企约80家。而TOP10分走了四成左右的成都市场,剩下的70家分六成。

从拿地总价TOP10房企性质来看,7家国企,3家民企。7家国企包含成都市属国企“三巨头”人居、城投置地和成都轨交集团,此外便是中国铁建、建发、电建、首开。3家民企都来自川渝,分别是龙湖、德商和远达。他们在今年的集中供地都有什么表现?

“地表最强”兴城人居

成都三轮集中供地,无论拿地总金额(82亿)、拿地总面积(78万方)还是拿地宗数(7宗),最牛的都是成都市属国企——兴城人居。当然,人居的市场销量也是很猛的,截至今年11月,排在成都前十。

圈地大佬 成都轨交

“特殊”拿地的成都轨交集团,和人居一样,将7宗土地收入囊中,并列“拿地宗数之最”。虽然都是底价成交,成交总价也排在第六。

厚积薄发 黑马建发

建发前两轮都没参加,只靠第三轮3宗优质土地,就排进了拿地金额榜前三和面积榜第七。这3宗地分别位于天府新区锦江生态带、天府新区麓湖板块和锦江区三圣乡板块,区位优质,面积不小,价格不低。可以说,有眼光,有实力,有魄力。对了,之前看到过一句对建发的评价:一家非常不像国企的国企。

实力龙湖 差点称霸

成都三轮集中供地,三轮都有成功拿地的,只有人居和龙湖。只是,人居的主战场在排名前列轮,龙湖在第二三轮。因此龙湖6宗地仅1宗含有7%自持租赁租房,2宗底价成交,综合成本相对较低。成本控制得好,土地位置也不差,主要在麓山、万安、东安湖、国宾等板块。有意思的是,龙湖在第二轮曾与北京天恒争新川89亩宅地,现场火爆到竞销售型人才公寓面积比例达到100%,可惜龙湖举的单数,败在了运气上,否则,今年的拿地“霸主”就是龙湖了。

联合大户 电建德商

电建今年总共拿了6宗地,全部是联合拿地。排名前列轮触顶成交的4宗,分别是和德商、交投组的CP,第二轮底价成交的2宗,还是和交投。这6宗地,全部在主城区,成华区2宗、武侯区2宗、金牛区2宗,而且两两都是挨着的,适合成体系打造产品。德商今年的4宗地也全是联合拿的,伙伴除了电建还有人居、德信。而且,这4宗地,全部是在最火爆的排名前列轮拿的,地价全部触顶,每宗地都有自持租赁住房,比例在13-36%之间,无形之中推高成本。

横冲直撞 四川远达

四川远达是在集中供地排名前列轮,以竞自持租赁住房比例59%抢下高新区新川板块宗地而闻名,在第三轮又以竞销售型人才公寓比例64%再抢高新区大源板块宗地。总之不管对手举多少,远达始终+1,直到拿下为止。当然,这只针对高新南优质宅地。

新IP——潘家沟F4

第三轮集中供地中,锦江区柳江街道潘家沟集中供应4宗连襟地,分别被锦江统建、建发、深投控、金茂拿下,因此网友调侃这四家企业为“潘家沟F4”。只是因为有2家典型国资企业参与,少了点意思,但也不排除其后续引入品牌房企联合开发。

NO.2

除了房企的拿地特征,从排名前列轮至第三轮,市场也发生了一些明显的转变,比如出现又消失的联合拿地生面孔房企的“生源地”变化以及“抄底”时机的出现等等。

01

出现又消失的联合拿地

强扭的瓜终究不甜?

联合拿地是集中供地以来的热词,还记得北京排名前列轮集中供地,出现了许多让人惊掉下巴的联合体。成都也出现过许多不曾见过的CP组合,比如德商+电建、人居+德商、新希望+美的、德信+德商、德商+先进等。回顾成都的三轮集中供地,排名前列轮40宗地有8宗联合拿地,第二轮52宗地有9宗联合拿地,第三轮33宗仅1宗联合拿地

从全国首轮集中供地“满城尽是联合体”,到第三轮联合体几乎销声匿迹,联合拿地经历了什么?联合拿地的优势固然明显,比如可以减少成本、分摊风险、与“地头蛇”合作降低准入门槛、优势互补等等。但劣势也在拿地之后集中爆发出来,以致于拿地后联合体分崩离析的也不在少数。比如在杭州,宋都因为合作伙伴退出而血亏5000万退地;在重庆,华宇、金科、新希望联合拿下大渡口80亩地后,新希望退出。在成都,新希望和美的联合拿下龙泉108亩地块后,新希望退出;德信和德商联合拿下青白江宗地后,德商退出。

无论是现场竞价超过合作方授权价,还是拿地后开发理念不同,或是别的原因,联合体解散变得常见。

前脚一拍两散,后脚喜结良缘。有些独立拿地的或者被合作伙伴放了鸽子的,在拿地不久后引入了新的合作方。比如新希望和美的龙泉地块,在新希望退出后引入德信合作;德信和德商青白江地块,在德商退出后引入东原。金地青白江地块,将与海伦堡合作开发;大发青白江地块,将与金地商置联合开发;永利融天府总部商务区地块,引入先进联合开发。

如今,拿地后找合作方比拿地前搞联合体更为常见。但龙湖是个例外。龙湖+汤和控股、龙湖+恒邦双林这两个组合,贯穿成都三轮集中供地。

在成都第三轮集中供地,少有的联合体便是龙湖+恒邦双林

恒邦双林单独拿的天府新区那块地,指不定后期还会和龙湖合作。毕竟他俩之前已有合作,项目对外输出龙湖品牌,恒邦双林也不争“冠名”,卖相不错,算是双赢。因此有网友调侃,龙湖很会选合作伙伴。总的来说,无论是联合体散伙,还是拿地后引入合作方开发,都逃不过一句:利趋而往,利尽则散。

02

入蓉生面孔“生源地”变化

从川外到川内

再看进入成都的生面孔房企变化,也很有意思。排名前列轮集中供地,生面孔主要有:保定爱情地产、北京国锐、四川远达、中瑞天悦、厦门源昌、重庆银河、武汉卓尔等,以外地房企为主

第二轮,主要有江苏华建、江苏汤和、喀什海天、四川瑞新等,数量有所减少,但还是以外地为主

第三轮,主要有四川远达、国贸、深投控、永盛和、九州、鸿山、浙江华都、恒邦双林等,数量增多,且四川本土中小房企开始占据主导

国贸虽是首次拿地,但此前已和融创合作开发青云台项目,浙江华都在成都也是有过项目的,深投控则是本来就参与了白鹭湾新经济小镇的开发,这三家都不是对成都市场完全陌生的外地房企。随着行业悲观情绪的蔓延,房企或许会减缓对外投资的步伐,这也给本地中小房企带来了机会。

03

趁机“抄底”

不分国企民企

回顾成都三轮集中供地的主要特征:排名前列轮,腥风血雨;第二轮,平台托底;第三轮,中小房企抄底。

相比于排名前列轮,第三轮说是房企的“抄底”机会,是完全不为过的。第三轮也的确出现了许多本土中小房企,比如远达、永盛和、九州、鸿山、恒邦双林、永慧等,除远达外基本都是底价拿地。

但不只是民企,国企也“抄底”。

比如中国铁建,5宗地中除高新区和天府新区热门地块触顶成交外,其余3宗都是底价成交,主要是在第二轮。

首开的2宗地,也都是在第二轮拿的,零溢价成交。

北京天恒在第三轮的2宗地,都是底价成交。

国贸、葛洲坝、深投控、深业泰然、华润等国企在第三轮也都是底价或低溢价拿的地。

这几年国进民退是个敏感词,好像在说市场化进程的倒退,但现在看来,某种程度上,国进民退是不是失败者的借口?行业淘汰赛已经开启,送大家一首诗共勉:逆境须同顺境宽,熟仁坚志这中观。英雄何限经坷坎,一片精光本自完。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所在企业观点

来源:克而瑞四川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