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熙路最后一块地有新消息,TA在风雨中已躺了十年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直到现在,春熙路上,仍然有“最后一块土地”没有完成开发。
10年间,一种物是人非的历史感降落在这块地上,如轻烟般飘渺,如山岳般凝重。
它的业主,分别历经了本土开发商、出版公司、外地首富、房地产行业龙头房企。
这其中,来自贵阳的中天金融,从2018年开始,从未放弃对它的觊觎,以不同股东的身份,至今已是两进一出。
现在,它是险资机构的囊中之物——亦或是烫手山芋,中天系终于凭旗下中融人寿,携手另一家国企险资大家资产,于2020年对这块土地的所有公司——成都鑫汇实业有限公司——注资19.4亿。
相较这之前,注册资本暴增了19倍。
很多成都人都知道这块地,并且感受深刻。
那是成都最繁华的十字路口——无论要去太古里瞻仰熊猫屁股,还是慕名去到实际已明日黄花的春熙路,无论你是成都人还是游客,总会看到,在成都的“宇宙中心”——春熙路商圈,红星路和东大街交汇处,那里有一栋“烂尾楼”。为了迎接大运,被挂上巨幅海报后,终于不那么刺眼。
这栋楼就是原东大灯饰城地块尚未拆迁的部分,加上旁边已完成拆迁的15.8亩土地,一共23亩,这里是“春熙路最后一块地”。
紧邻群光广场,和香槟广场隔街相望,距离人流量巨大的春熙路地铁站,不过百米之遥。
它在这里已近十年,零星动起来的时间,远不及作为“烂尾楼”的形象深入人心。
在它背后,地上流淌污浊刺鼻的废水,几辆处理垃圾的工程车和垃圾车似乎把这里当成了停车场,“烂尾”的形象更丰满了。
再往前走,就是已拆迁的15.8亩地块,现在暂时被命名为“城守东大街新建商业用房基坑工程”。
在动,看起来,这块地在动。
里面有几个带安全帽的工人和看门大爷,甚至项目板房也有使用痕迹。
他们热情地向我透露了一些地块现状,“这是政府和开发商的地,以后修商业街。就在那周围边边上修,要先修好铺面租住去,收点门面费,资金回转一下。”别出心裁,但又很因地制宜和实用的做法,“开发商没钱了嘛。”
春熙路的商铺的确价值连城,先修起来的商铺,似乎确实可以缓解一下开发商“没钱”的问题。
但那些打算“先修起来”的土地之上,却看不到这种“为开发商纾困”的紧迫感,一圈护壁桩(用于稳固基坑)裸露在外,上面已长出青草。
“基坑已经挖好,打到地下30多米了,剩下的就是把土挖了,再修房子。”
“好久修喃?”
“不晓得。”
“那里面这些地打算怎么办?”我把注意力转移到地块剩余的、被绿网布覆盖的更大区域。4年前,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正是在这里发现了晚唐五代至南宋晚期的遗址。
这几乎是这么多年来春熙路新建项目都会遭遇的“保留节目”。
不远处的IFS,其南边广场之下,就埋藏着一个古代成都商业区遗址。
2008年被发掘,总面积1222平米的唐宋遗存,江南馆街街坊遗址。有唐、宋时期的铺砖路4条、泥土支路4条、房屋遗址21座,大小排水渠16条,还出土了数以千计的瓷器、陶器、骨器、钱币等。
文物转移后,还留存一些遗迹,用钢化玻璃盖起来,命名为“古迹广场”——实际上很少人会发现这处玄机,以及这背后暗示的宏大:这就是当时的成都中心,成都商业中心,其面积无论如何都不会局限于1000余平。我眼前这个地块上2018年的考古发现也证实了这一点。
之前在这块土地上发掘的文物,已经在2020年初被相关部门妥善安置,“拖到龙泉切kuo咯,没啥东西,就是一些坛坛罐罐。”
这些看门人口中的“坛坛罐罐”后期会按照专家评审相关要求,做回迁展示处理。估计会像IFS那样。
除此之外,看门人不再知道更多信息,不知道这里多久开始动,也不知道多久完工。
但我知道。
在投资项目备案网站上,我查到,“春台市锦二期改造项目”,建设地点和这个地块位置一致,项目单位为成都鑫汇实业有限公司,拟定于2022年12月完工。
我打听到,目前这里确实正在实施《春台市锦二期改造项目》,由百年春熙建投公司牵头,拟在周边沿路打造建设1-3层钢结构,主要聚集策展型新零售业态,计划中的完工时间甚至更快,就在9月。现在已经完成地铁安全评估等工作。
至于为什么“迟迟未动工”,相关单位的回复是因为处于前期筹备阶段,不是资金问题。
春台市锦一期位于正科甲巷、小科甲巷区域,总长度217米,40个摊位,是以美食、美酒、文创、音乐、艺术等业态为主的新夜间消费场景,和春台市锦二期都属于“活化春熙商圈毛细血管的有机更新”,前景可期,甚至还受到了锦江区政府的关注。
但这很有前途的部分之外,除了老大难的拆迁问题,还在因为不断更迭的土地主人而增加更多传说。
一则最近的官方回复明确了一点,除去外围有前景的商业部分,春熙路“最后一块土地”的剩余部分短时间内还将继续闲置。
“项目基坑开挖施工因疫情及公司股东变更等相关原因施工进度相对延缓,但已完成表土外运及首层支护桩、格构柱施工;考虑项目东大灯饰城未拆、建筑方案暂未完全确定及整个基坑施工安全问题,暂时停止了项目土石方及基坑施工作业。待原东大灯饰城拆除方案完全通过后,施工方将积极推进项目各项工作,全面进行复工复产,争取早日将项目呈现给公众。”
十几年间,成都鑫汇实业有限公司股东历经最初的新华文轩,到本土房企成都华盛、碧桂园控股公司四川碧融置业有限公司、贵州房企贵阳恒森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及曾登顶贵阳首富的罗玉平掌控下的中天城投、中天金融。
数轮资本动作之下,最吊诡的是,地块最核心的拆迁问题一直没有解决,但聚焦其上的“金钱眼”始终不减。
2020年8月11日,天津远见共创二号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出资19.4亿元投资成都鑫汇实业有限公司,占股比例达到95.1%,成为实际控股人。
背后正是前贵州首富,中天系实控人,罗玉平。
这也是罗玉平第二次进入春熙路这块土地。早在2017年,中天系公司中天城投(后更名为中天金融)就以1.42亿元受让成都鑫汇实业有限公司34%股权,首进成都房地产市场。
彼时中天城投还是一家地产企业,风生水起之时,一度将掌舵者罗玉平推上贵州首富的位置。现在回看,或许是在2014年,中天系的走向就开始了另一个篇章。
2014年,中天城投开始布局金融业务,逐渐参股贵阳农商行、中融人寿,花30.11亿拍下海际证券并改名中天财富证券,同时控股多家私募基金,拿下各种金融牌照,甚至为此出售赖以生存的核心资产。
资产暴雷潮至今,中天金融的处境有日益艰难的趋势。
中天金融年报显示,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6.50亿元,同比下降16.1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4.16亿元,同比下降1221.92%。
子公司中融人寿业绩也十分“惨淡”。2021年,中融人寿实现营业收入140.96亿元,同比增长14.99%,净利润亏损却高达65.36亿元,相比上年盈利2.59亿元,同比大降2624%。
2016年至2020年,中天金融的房地产业务营收也不断下滑,从186.9亿元下滑至2021年的40.9亿元,占中天金融的营收比由91.7%下滑至20.82%。以至于2021年8月底,中天金融宣布拟将中天城投100%股权出售给佳源创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佳源创盛”),交易价格为180亿元。
但四个月后,中天城投交易价格被打了五折,拟接手的佳源创盛又在最近曝出流动性危机……
春熙路“最后一块土地”都见证过些什么,回答这个问题,就等于回答春熙路上究竟有些什么历史和传奇。
前几天,“烂尾楼”上的大运会海报已经消失,因为那个原定的时间已经过去,而大运会也已经决定在明年召开。
于是,现在,“烂尾楼”上只是一片光秃秃的底板,等着下一个故事。
来源:楼市大嘴巴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