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选择最小户型!建发央著人才选房结果公布!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近日成都人才安居服务网公布青羊区建发央著人才选房结果,之前共132人报名,实际选房74人,弃选率43.9%。
非四川人弃选率49.0%(55人报名28人选房)
四川人弃选率40.3%(77人报名46人选房)
成都主城五区弃选率50%(6人报名3人选房)
可以看到建发央著人才公寓主力购买人群完全不是主城五区人士,成都家境最殷实的孩子要么出国,要么毕业前或毕业后很快买房。
从建发央著人才公寓选房可以异常清晰的看出成都对四川人,非四川人的吸引力,没有这些人,成都高端人才公寓毫无意义。
实际选房人身份证开头从1-6每个数字都有。成都吸引过来的人远远不只是川内或西南地区的人。
选房74人中54人选择90平最小户型,最小户型率73.0%。
16人选择129平户型(385万)
1人选择154平户型(471万)
3人选择167平户型(500万)
从如此高的最小户型比例来说,可以一再印证成都人才安居资格群体购买力是不强的,少有一位C类人才同样选择的最小户型。
当然同时也要看到即使是最小户型,价位也来到了266万,较低首付需要79.8万。
80万首付完全不靠家里,仅靠自己收入,靠打工对绝大多数非计算机专业985本/硕/博来说毕业五年内都是极难达到的水平,即使是计算机相关专业,五年在成都靠自己省八十万同样是困难的。(北京上海深圳相对容易,但房价水平完全不一样了,成都存在性价比优势)
基本可以说,现在绝大多数人买房是要靠父母帮助。
5到10年前舆论对“啃老”这种行为是偏负面评价的,而在当今“有老可啃”已经有一定隐性自豪成分了。
父母为什么愿意拿出积蓄为孩子买房,一方面房子在目前仍然有结婚作用,另一方面对房产有升值预期,资产传承预期。
父辈母背将自己的劳动剩余轰轰烈烈的投向了房产之中。
过去二十年房价走势让大多数人认为房价是在一路各路“专家”看跌之中一路上涨。
这种思考模式合情但不合理,看历史应该看历史为什么会这样发生的逻辑,而不是说过去二十年这样,未来十年就一定会这样。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此前NBA总决赛从来没有1:3落后翻盘的先例,但我们显然不能说一只球队总决赛1:3落后就无法翻盘了,这条定律经过了70年不断验证于2016年被打破。
PS:作为科密,用詹姆斯举例,侧面印证2016年达成成就的伟大
和不少人交流过房子,发现大多数散户群众实际上就是押注房价永远不跌。
就笔者个人道德上来,讲清楚为什么不建议押注房价永远不跌(本文不打算讲清楚),对方还是坚信,那笔者道德上就没有负担了。
最后,继续重复说过很多次的话,买房请图住,不图投资。
来源:成都人才公寓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