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分化改变市场逻辑!“窗口期”买房更需衡量自住价值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据成都房产发布小程序数据统计,今年9-10月,大成都共发出165张预售证(含商品住宅、保障房、人才公寓),新增房源供应37345套;其中9月新增房源超23000套,是目前今年上新最多的一个月。
然而上新高峰并不意味着成交高峰。据锐理数据统计,9-10月成都楼市有64个项目开盘,推售房源19185套,其中成交10350套。无论是推售量还是成交量,今年的“金九银十”都是2018年以来的较低点。
据锐理数据制作
供应加大,竞争加剧,房企在传统销售旺季“以价换量”,如此大势之下,随之而来的是一个正在悄悄分化的市场。而这,正是成都楼市当下的真实写照。
01
业绩分化
销售难≠每个项目都难
122.49万平米,这是克而瑞四川统计出来的10月份大成都商品住宅成交数据。
单从这一数据层面来看,环比几近腰斩,创下近一年新低——“银十”,显然没有如期而至。而且,即便像中海·浣云居这类主城的改善项目,在开盘扔出高层优惠60万、叠拼优惠20万的折扣,开盘去化率也仅有28%左右;交投电建·洺悦珑庭10月26日开盘,去化率约47%,远低于上批次80%的去化率;10月23日开盘的中建·锦绣天地,开盘去化率也仅有约18%……
图据克而瑞四川
但,这并非市场的全部,因为个别项目依旧在开盘时卖出了100%去化的业绩。
销售难≠每个项目都难。
10月30日,万科·天府锦绣328套房源入市,建面约188~270平米,成交均价约30956元/平米,认购率100%;
10月25日,SM锦悦642套房源入市,建面约71~131平米,成交均价约19730元/平米,认购率100%;
再往前一周,麓湖生态城推出370套房源,高层产品建面约142~219平米,均价约22359元/平米;超高层产品建面约214~277平米,均价约27241元/平米,认购率100%。
万科·天府锦绣2号地块3组团
克而瑞在报告中称:“这些项目刚好代表着市场对产品的两种不同期待。”一种是以SM锦悦为代表,地处城市发展成熟地段,面积小总价可控,总价上车门槛较低;另一种以万科·天府锦绣和麓湖生态城为代表,它们的快速去化昭示着市场对优质产品力的追求。
02
心态分化
“首改”趋向谨慎
“再改”倾向资产优化
两种截然不同的业绩表现,背后折射的是购房者心态的分化。
麓湖生态城在此次沄岸2批次售完后,发布消息称:“与以往几次刚需熔断不同,本次70%的客户为普通购房资格。”呈现在具体的销售表现上,出现了大面积去化速度快于小面积的情况。
这一趋势,麓湖生态城并非近期市场上的个案。新希望·D10天府、万科·星耀天府、建发·央著等拥有总价超过500万房源的项目,无不是大面积、高总价房源销售速度更快。
新希望·D10天府建面约200㎡装修示范单位
而面对另一类总价在300-400万左右的项目,购房者的出手就明显更趋谨慎。
上周,摇到500余号的刘先生放弃了天府公园未来城的选房。因为轮到他选时,原本心仪的建面约143平米户型已售完,剩下最小的户型已是167平米起跳——这样一来,总价就接近300万,超出预算至少40万。首付款的增加,又担心贷款办不下来,想要改善的刘先生不得已放弃了外界眼中的这一“网红”项目。
稍早前,科华388进行了选房,户型区间122~142平米,单价23799~29392元/平米。根据成都市住建局官网公示的数据,407组购房者报名,剩余/退出的房源套数为262套,意味着仅有126组购房者选房,而放弃的客户达到281组,弃选率近70%。
科华388靠近二环高架
一位房企人士分析称:“从再改的角度来讲,政策的倾向、市场的走势会让他们开始思考资产的优化,并迅速‘多换少’,‘小换大’;但首改客群就不一样了,地段、价格、产品上的任何一个因素都会比以往更容易触动购房者的神经,观望的情绪让成交周期也随之拉长。”
03
区域分化
近远郊的“降温”、促销
比主城来得更快更猛
再来看几个直观的数据:
中指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显示,1~10月,成都全市累计商品住宅销售面积2117.3万平米,同比上升3.1%;中心城区累计商品住宅销售面积1536.2万平米,同比上升7.6%。
但具体至10月,根据中成房业的统计,成都传统主城区成交住宅29.5万平米,环比下跌15.7%;天府新区成交20.3万平米,环比下跌8.1%;近郊成交41.4万平米,环比下跌52.1%;远郊成交38.1万平米,环比下跌43.8%。
也就是说,10月市场表现中,主城区和天府新区相对影响较小,近郊和远郊项目面临的销售压力更大。
经历过楼市这几年调控的人一定会发现,每一轮的调整周期,区域的分化都没能逃过上述这一趋势。在“普涨”的行情下,主城区和近郊、远郊的差异化市场表现或不明显;而市场一旦转向,近、远郊的“降温”远比主城,尤其主城核心区来得更快一些。
作为能率先感知到市场冷暖的房企,迅速推出优惠,力求“以价换量”和现金流的安全。且离主城区越远的的板块,房企促销的力度越大。
04
后市预测
房企加速推货,以价换量
买房需更多衡量自住价值
再过不到两个月,2021年就将结束。
从过去看年末,想方设法冲击业绩是每一家房企都难逃的命题。而今年,悬于头顶的年度销售任务和资金压力比过去任何一年都更感“鸭梨”。
房企加速取证、推货,并给出较大优惠,大概率是必然之举——根据发哥不完全统计,仅11月就有超过20个项目、6000套房源入市;其中不乏像凯德·世纪名邸、山河玖璋这类关注度极高的项目也都传出即将入市的消息。
一位房企人士将此形容为:“用尽包里所有的‘子弹’,把业绩‘跑起来’。”
仅在这几天,万科西南区域推出了“好房狂欢节”,保利推出“又又生活节”,兴城人居旗下25盘推出“两个月超长优惠期”、“万元清空购物车”、“5万家装豪礼”等六重福利……这些成都市场上的TOP10房企已经率先“跑”起来。
从另一方面来看,这对于购房者来说并非坏事,相当于打开了年末上车的“窗口期”。但也更加提醒购房者,进入“买方时代”的市场后,我们应该为怎样的产品买单?
“正确的判断才能买到穿越周期的房子。“有业内人士认为,市场进入调整期后,反而会让购房者变得理性,这并不是一件坏事。在当下,买房应该从自身需求出发,更多关注房屋的自住价值。
来源:成都商报房产发布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