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真没人这样做TOD

焦点网成都 2021-10-09 10:36:06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粉丝群里,高线公园(由成都轨道城投、万科成都、美的置业联合开发)最近提及率很高。

粉丝群里,高线公园(由成都轨道城投、万科成都、美的置业联合开发)最近提及率很高。

不少粉丝去看了这个位于地铁2号线行政学院站的TOD项目,反馈回的消息正反都有。

正向消息:2号线、9号线双地铁交汇,对面龙湖会修一座天街,生活便捷度高;示范区大气,建面约166㎡、188㎡装修T2纯板楼,户型设计好。

反向消息:项目属龙泉管辖,不在主城一圈层范围;总占地虽然有289亩,但分组团开发后,每个地块其实并不大,价格方面预计也不便宜。

我们究竟该如何全面、客观地评价一个TOD项目?除了套用传统评判体系,还应该增加哪些新维度、新视角?

答案显然复杂,不少人对TOD还是“听说过,不了解”。

事实上,对高线公园的认知偏差主要体现在对TOD的认知偏差上,但偏偏,TOD又是高线公园的重要价值本底。

不否认,我对项目的评价偏积极正向

评价依据,基于我对行政学院TOD总体规划和对高线公园规划设计的了解。

早在2018年,轨交集团就联合中建西南院TOD设计中心对行政学院TOD进行了漫长的城市设计,我和中建西南院TOD设计中心的几位老伙伴进行过多次交流,对项目落地有期待值。

◎行政学院TOD区位实景分析

2020-2021年,轨交集团相继引入万科&美的、龙湖,分别开发行政学院TOD南北区,南北两区隔驿都大道相望,标志着行政学院TOD正式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

◎行政学院TOD区位及控规分析

南区是亮相稍早的高线公园,北区龙湖地块本周刚刚发布案名——龙湖·开元,确定落地一座天街

在中建西南院TOD设计中心编制的城市规划设计基础上,喜欢研究城市的万科找到美国HKS建筑事务所对行政学院TOD进行了城市规划设计方案深化,并最终落地。

◎行政学院TOD城市规划设计/美国HKS

所以,我的排名前列个观点是:

不能把高线公园看作传统房开项目,如果只是拿几块住宅地或商业地,单纯搞搞开发,其实根本不需要万科、龙湖入场,很多企业都能轻松搞定。

轨交集团之所以引入万科、龙湖,看重的是两家企业在TOD开发建设领域的经验技术、资源导入以及运营能力

直白点讲,被誉为“TOD未来之城”的成都需要一座高呈现水准的TOD站点作为样板,让成都人对TOD的理解不再过多停留在纸面状态,让更多人能切身体验到TOD带给生活的改变。

第二个观点基于实操层面。

国内城市TOD建设大多借鉴日本、欧洲等城市先进经验,但在国内特殊的土地政策、规范要求以及建设主导权等因素限制下。

如何让TOD开发模式切实落地并持续发展并没有标准成熟的模式可循,仍在摸索当中。

所以,TOD项目最耗费时间和精力的环节不在技术端,像片区城市规划设计、地块总图、建筑、室内、景观等,对万科、龙湖这样的公司而言,攻克难度不大。

前期真正复杂之处在于轨道接驳,站口布置,慢行系统设计等,很多事项需要协同轨交集团与多个城市管理子系统沟通

以行政学院TOD南北两区的天桥立体交通为例,关于天桥的形式及各功能地块的连接方式,万科就经历了区政府、规划、交通等多部门沟通。

这还只是其中环节之一,我了解到的消息,设计师们的方案评审会连轴转,加班加到爆肝。

不是局中人,不知局中苦。

对于他们精心构建的新居住方式、新交通方式、新消费方式,我们应该站在更高一层的维度上去认知。

一位熟悉万科的朋友告诉我,高线公园是万科在成都的排名前列个TOD高阶项目,战略意义重大,公司上下重视空前。

单一座示范区,从西南区域区首到成都公司总经理,多次踩场,优化调整,上一位享受这般待遇的项目是万科·天府锦绣。

天府锦绣是一种内生的、闭合式的高端居住,更多考虑园区内的营造。高线公园则是半共享、半开放式的高端居住,既强调单地块内的营造,也强调城市参与性。

相比天府锦绣,万科试图让客户明白,高线公园提供的不仅仅是一套房子,同时还有一座精心构思的微型城市以及生活方式设计

这种理念对传统置业理念有一定超出性,这也是高线公园在市场端面临的重要挑战。

根据2018年发布的《成都市轨道交通场站一体化城市设计导则》,行政学院TOD定位组团站点。

它的城市体验感主要体现在:1、功能更加符合,业态更加丰富;2、距离尺度感更宜人。

行政学院TOD微型城市可以在5到10分钟的生活半径内,享受到包括居住、商业、办公、酒店、教育、公园等在内的一系列配套。

关键,它还有宜人城市尺度的拿捏。过往我们对居住区的认知更多是功能简单纯粹,喜欢大而私密的居住地块。然而,多年城建实践证明:大地块、大道路对城市功能的割裂十分严重。

这种情况在我们的新城规划中很常见,不开车几乎没法出门规划逻辑不是站在人的行为尺度考量,而是站在城市界面和航拍机器的角度考量。

◎慢行系统归家示意

因此,高线公园项目规划过程中选择把地块划小,把路网加密,把复合功能做得更紧凑。目的就在于让城市回归到人可以参与行走的尺度,打造宜人的慢行系统。

慢行系统又是TOD项目链接交通和出行的精髓所在

◎慢行系统归家示意

试想,如果乘坐公共交通,从家到站点或从出站到目的地的道路步行非常舒适,有良好的商业体验感和景观氛围烘托,人们会更乐意公共交通出行,并在步行中享受城市环境。

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虽然地铁站离得并不远,我们却并不愿意去乘坐,核心原因不是人懒,而是行走路径上具备体验感的慢行系统缺乏。

回到项目本身,高线公园总占地约289亩,由17宗地块组成:住兼商用地6块+公园绿地6块+服务设施用地3块+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2块。

◎高线公园全景鸟瞰效果图

6块公园绿地共计约60亩,规划为6处分散的口袋公园,较大约18亩,最小约4亩,虽不是特别大,胜在与各个组团结合紧密,适宜的近人尺度保证了公园的使用效率和频次。

3块公建配套规划为两所幼儿园+一处社区综合体。

两块商业办公用地(1、2号地块)分布在北侧靠近行政学院站点位置,规划为两栋办公塔楼+组团商业,与两块街角绿地多维空间组合,呈现出一个三层立体交通廊道。

◎图源/美国HKS

这个立体交通廊道的底部层与下沉景观广场接通,并与行政学院地铁站无缝连接,是未来搭乘轨道交通归家的必经之地。

除了与站点相接,部分地下空间有望和北侧龙湖地块也产生联系。

地上部分的两层立体交通串联起高线公园前后部分的商业办公功能,同时在立体廊桥上设置多场景的景观。

◎高线公园示范区实景航拍

目前,这部分社区生活场景已经呈现,也是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得不说,通过沉浸式示范区来展示未来生活场景确实是万科的拿手好戏。

关注度较高的6宗住宅地块,占地面积约25到45亩不等,共计约185亩。

首批次即将推出的为占地约28亩的4号地块和约30亩的5号地块,用地性质住兼商。

传统住宅开发是万科擅长的领域之一。

4、5号地块的总图规划、景观设计、户型设计均保持着万科的高水准。

总图规划逻辑都是沿楠木街一侧布置商业,T2纯板住宅阵列式排布,正南北向,保证改善定位栋型应有的舒适度。

略微紧张的是楼栋退距,4号地块约32米,5号地块约34米。

高线公园的户型设计在粉丝群得到了公认好评。

建面约166㎡、188㎡两个户型指向二改及深改客群,战斗力不弱于市场任何同面积段户型。

◎高线公园建面约166㎡户型

▌166㎡户型采用LDK方厅设计,客厅可摆放对空间要求很高的双排座沙发,餐厅可独立摆放6人座餐桌,厨房带独立中岛。

▌2.5卫设计让老人房的逻辑更通顺,书房设计也是用心之处,关键位置不设剪力墙。

▌保留书房功能可与景观阳台形成动线洄游,取消书房可将空间融入客厅,形成客厅+餐厅+多功能厅的三厅格局。

相比166㎡户型,188㎡户型的功能和空间都有显著提升。入口玄关带独立鞋帽区,满足“后疫情时代”的归家消杀需求,标准豪宅配置。

家庭社交区在LDK厅基础上增加R厅,推开书房移门就能形成墅级LDK+R厅。

◎高线公园建面约188㎡户型

▌建面约45㎡的超豪华主卧有200㎡以上平层户型主卧的既视感,主卧玄关微空间、五件套主卫都只是基本配置。

▌独立步入式衣帽间带梳妆台并能采光通风,对女同志们的打动力可以预见。睡眠区除可轻松摆放2米大床外,飘窗位置还有一处lounge空间。

▌这个四房三卫配置的建面约188㎡户型,是今年我看过的同面积段产品中相当强悍的存在。一方面得益于万科对空间地精细化处理,另一方面得益于17F建筑的高得房率。

.在我看来,高线公园的卖点一定是基于行政学院TOD总体规划设计所营造的一种新型城市体验,把它当作传统房开项目看待是片面的。

.万科、龙湖两家TOD巨头进驻行政学院TOD,对板块形象的塑造,对板块价值的提拉充满想象空间,兑现高端精品住区的概率很高。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