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宗地无人问津?成都土拍怎么了?

搜狐焦点成都资讯 2021-09-17 22:20:16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持续了400多分钟,成都二批次集中供地正式告一段落了。 其实折算下来也就7个小时左右,相比上批次的火热开场,这一次成都各区之间的热度差异才真正显现了出来。 9月15日-9月17日,连续三天推出75宗,最终成交52宗,17宗因故终止,6宗流拍,36宗底价成交。 成都拍地 一夜入了秋 有点冷 据克而瑞了

持续了400多分钟,成都二批次集中供地正式告一段落了。

其实折算下来也就7个小时左右,相比上批次的火热开场,这一次成都各区之间的热度差异才真正显现了出来。

9月15日-9月17日,连续三天推出75宗,最终成交52宗17宗因故终止,6宗流拍,36宗底价成交。

成都拍地 一夜入了秋

有点冷

据克而瑞了解,房企参拍意愿普遍不高,报名数量急剧下降,对比上批次27家房企报名兴隆湖63亩(现为龙光新项目),这批次报名人数达10家及以上的地块已称得上是热门。

再具体一点,带国资背景的企业拿地,几乎成为这次的主流。

一些川内房企,还有上批次活跃竞价的房企,都没了身影。

32家企业里(含联合拿地),新进房企仅有两家,来自新疆的喀什海天和江苏华建。就连成都本地民营房企,也只有2家摘得地块。

联合拿地的房企,也大多是央企+国资或国资X2的组合。

竞拍门槛调整,各种限制规则下,集中拍地的大部分城市拿地逻辑都变了,正式交易前终止一部分地块出让、多底价成交,9月份集中拍卖的天津、济南、苏州、沈阳、福州、杭州等城市都是如此。

多城经历相似,这次“凉”得有点透彻。

拿地热情悬殊 还是城南香

区域再分化

铁打的城南,镶金的城南,这一次,高溢价地块也全部在城南。

整整三天,有城南地块拍卖的时候,时间总是更漫长,一小时起步是常态。土地达到较高限价后,有地块竞一类人才公寓比例达到了100%:

天新32.47亩一类人才公寓比例达74%;

高新104.88亩一类人才公寓比例达66%;

高新88.66亩一类人才公寓比例100%;

天新46.09亩一类人才公寓比例70%;

天新33.24亩一类人才公寓比例78%;

....

而近郊和主城结束得较快,多宗地块基本开局就结束,零溢价或流拍偶尔出现。

从成交结果来看,主城五区累计成交1334.92亩,成交总价约215.84亿元,平均溢价率仅有0.93%

高新+天新累计成交589.35亩,成交总价约92.87亿元,平均溢价率8.03%,相比上批次更高。

近郊累计成交1740.15亩,成交总价约139.76亿元,平均溢价率0.49%,比上批次低了9.17个百分点。

细分到各个区域,锦江、武侯、天府新区、郫都区无终止/流拍地块,主城五区除成华外,平均溢价率均为0。

双流、郫都、新都区也都为0。

按平均溢价率排序,高新区较高:高新(8.48%)>天府新(7.56%)>温江(2.81%)>成华(2.57%)>龙泉驿(0.98%)>青白江(0.57%。按

按成交总价排序,金牛(81.33亿元)>成华(79.64亿元)>双流(58.93亿元)>高新(47.99亿元)>天新(44.88亿元)>龙泉(40.23亿元)>武侯(29.21亿元)>青白江(17.77亿元)>青羊(16.42亿元)>郫都(12.82亿元)>锦江(9.24亿元)>温江(6.59亿元)>新都(3.42亿元

拿地不积极 房企们都去哪了

全国拿地清冷的大环境下,这批次成都拍地的价格门槛其实暗暗下降了,比如温江全部取消了成品住宅比例,起拍价格和限价都比之前更低。最后却因无人竞价而流拍。

背后原因我们不得而知,其实诸多地块原本在拍卖前,综合周边情况,大都已有提前设想的买主。

或现房销售、大体量配建、缩小的房地价差让部分房企感受到压力,毕竟资金、人力成本被一个项目框定少则2、3年,对时下的房企来说,已是不小的挑战。

来源:克而瑞四川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