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重磅方案印发!事关成都重大项目管理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近日,《关于建立健全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机制的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已正式印发。
成都将建立健全重大项目谋划招引接续生成、开工促建服务保障、落地投运评估问效、健康运营保障机制,着力强化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智慧支撑,全面开展“六个一批”揭榜挂帅专项行动,加快构建实时跟踪、动态闭环、完整高效的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体系,共同促进项目建设提速、管理服务提效、城市发展提质。
01
推动“长短结合”项目包装策划机制
《实施方案》提出,建立健全项目谋划招引接续生成机制,以推动项目提质增效、接续实施为导向,加快健全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项目策划储备和招引机制,建立重大项目策划储备库,不断提升谋划招引项目的科学性、精准性和可行性。
开展为期一年的重大项目包装策划专项行动,对标政策资金重点投向领域,积极做好项目包装争取;着眼中长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聚焦强化国家、省、市重大战略部署和规划支撑,分类分批做好项目策划储备,推动形成“长短结合”的项目包装策划新机制。
围绕产业链精准招商,成都将聚焦做优做强全市28条重点产业链,动态更新产业图谱和目标企业,指引全市靶向精准招商。健全“链主企业+公共平台+中介机构+投资基金+领军人才”协同招引机制,持续开展建圈强链招商引智“百日攻坚”行动。
深化跨区域项目联合招引机制,成都将深入推进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完善区(市)县联合招商、利益分成、成果共享机制,推动高新-郫都等5个共建园区深化项目协同招引,促进新增一批共建园区;鼓励已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48对区(市)县,深化结对拜访、协同宣介、信息流转等合作;推动已建立信息流转机制的区(市)县,协同招引“总部+基地”“链主+链属”等项目。
02
完善重大项目
全链条激励约束机制
《实施方案》明确建立健全项目落地投运评估问效机制,以推动项目高效落地、投运达效为导向,加快完善分级分类、各有侧重的重大项目评估问效体系,强化全链条跟踪问效。
成都将强化招引项目落地履约考核机制。修订重大项目招商引智“红黑榜”考核办法,把项目落地作为检验招商引资成果的重要标准,加大区(市)县招引项目落地注册情况考评力度,及时跟踪、定期通报招引项目签约后推进情况。开展签约移交重大项目履约达效年度考评,完善重大项目签约、注册、开工、竣工、投产、见税情况全链条激励约束机制。
成都还将修订重大项目促建“红黑榜”考核办法,优化建设进度、投资贡献评分方法及指标权重,将省市重点项目推进情况量化评分和通报排名从区(市)县扩大至市级部门和市属国有企业,更好发挥“指挥棒”作用,促进项目早谋划、早开工、快建设、多贡献。
03
重大项目专班专员服务
推动项目快速落地
以推动关键要素、优势资源、优质服务向重大项目聚集为导向,《实施方案》明确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强化要素精准匹配,完善重大项目专班专员服务机制,推动项目快速落地、高效建设。
例如:
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上,成都将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集成审批,持续清理精简审批事项,优化简化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工程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等关键节点审批流程,推动涉审事项一次办成。
在重大项目用地保障上,照项目用地所处阶段,安排专人服务,梳理堵点定期调度、倒排工期跟踪督办,精准高效提供用地保障。
在重大项目融资对接上,搭建银政企对接平台,通过融资对接、培训诊断等形式,积极协调在蓉金融机构提前介入项目策划生成、资产质量评估、资金需求分析、融资方案研究等,为重大项目定制金融产品、优化审批流程、提供优质服务,切实提升项目融资效率。
在重大项目环评审批上,建立省市重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绿色审批通道,实施专人负责、提前预审,压缩审批时限,打造审批“高速公路”。
成都还将建立健全项目健康运营保障机制,构建优质项目企业培育发展机制。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对项目投资的载体作用,建立转企升规重点培育库、上榜重点培育企业库、上市后备企业库,实行入库企业“一对一”跟踪服务。
04
搭建智慧调度平台
重点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
《实施方案》强化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智慧支撑,以推进项目管理服务精细化、信息化、智慧化为导向,创新搭建省市重点项目和N个区域性、行业性项目“1+N”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逐步构建系统集成、全域覆盖的重大项目智慧管理体系。
按照总体设计、分步实施路径,围绕状态更新实时化、监测预警智慧化、问题处置协同化目标,成都将升级成都市投资和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搭建重点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智慧调度平台,完善“线上+线下”“行业+综合”协调机制,推动项目问题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
《实施方案》明确,坚持结果导向,以“六个一批”推动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形成实践成果,有效推动实现谋划储备一批、招引洽谈一批、落地投运一批、培优育强一批、激活提升一批、政策扶持一批重大项目。
来源:蓉城政事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