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较大!成都这个重点项目正式上线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打造三大平台
实现全周期低碳建设
成都智算中心
● 项目总投资:
109亿元。
由成都市重大产业化项目一期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公司、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出资,由智算云腾(成都)科技有限公司、成都市智算云端大数据有限公司、华为公司、四川华鲲振宇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建设。
● 具体内容:
中心包括人工智能算力平台、城市智脑平台和科研创新平台等三大平台。
人工智能算力平台——
采用基于昇腾AI基础软硬件的AI集群,算力达到 300 PFLOPS FP16,相当于 15 万台高性能 PC 的计算能力;
城市智脑平台——
基于华为云,将打造智慧蓉城城市云底座,承载交通、安防、医疗、政府、应急、教育、环保、遥感及互联网等行业应用;
科研创新平台——
将建设多层次、可持续发展的人才生态系统,依托各高校院所开展人工智能教学合作、加强企业与科研院所协同创新。
成都智算中心是排名前列应用“预制模块化+钢构+土建”三种建设方案于一体的混合样板点。为实现快速上线和全周期低碳,成都智算中心主体采用预制化模块机房进行建设,与传统建设和运营方式相比,建设周期减少50%以上,一体化融合供电储能系统占地节省40%+,10年将省电4000万度,相当于降碳1.9万吨。
同时,成都智算中心将结合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在成都的落地,以及“东数西算”国家战略举措,承接人工智能生态发展、产业孵化和科研创新,在智慧城市、交通、医疗、遥感、金融等领域打造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应用标杆,服务千行百业,助力智慧蓉城建设。
助力智慧蓉城建设
首批12家企业签约入驻成都智算中心
未来,中心将充分利用普惠AI算力,为企业打造简单易用、先进性能的AI解决方案,服务于交通、医疗、能源、金融、传媒等成都优势产业方向,打造一系列AI+行业的示范性应用场景,加快智慧蓉城建设,提升城市人工智能产业影响力。
4家高校及科研院所签约
此外,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等4家高校及科研院所,基于短临气象预报、动物特征识别和遥感多模态多任务智能模型等前沿AI模型进行合作签约。
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联合电子科技大学基于成都智算中心算力底座孵化新一代短临气象预报基础模型--蓉城·夔牛,将短临预报更新频次缩短到10分钟;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联合四川大学孵化业界排名前列动物特征识别基础模型--蓉城•熊猫,实现通用的生物特征识别算法模型,加速在生态检测,现代畜牧业等行业的智能化升级;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孵化的遥感多模态多任务智能模型—空天•智译,共同打造自主可控的天临空地一体化遥感智能AI解决方案,开发面向空天信息智能解译领域的多模态多任务模型。
启动战略合作共建平台
四川省人工智能研究院(成都)也与成都智算中心启动战略合作,未来将基于成都智算中心强大的AI算力底座,孵化一批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建成国际先进、全球协同的关键共性技术智能平台。加大人工智能在教育、生物医学、器件芯片材料等领域的应用,围绕基础理论研究、融合应用示范、产业创新发展、人才培养引进、生态环境营造等方面,培育具有全球化视野和竞争力的先进学术生态圈,成为成都人工智能产业高地。
携手华为
共同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建圈强链
位于成都高新西区的华为成都研究所是华为全球主力研发中心之一,此外,华为还在此建立有全球认证检测中心成都实验室、亚洲较大的华为IT兼容性实验室,全球排名前列5G试验外场。
自2019年以来,华为先后在成都高新区落地了未来技术创新中心(一、二期、三期)、鲲鹏计算四川产业基地等项目,为成都做大做强电子信息产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建圈强链”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电子信息产业是成都排名前列万亿级产业,作为成都电子信息产业主要承载地,成都高新区拥有规上电子信息企业184家,包括英特尔、德州仪器、京东方、华为、富士康等龙头企业,已建立较为完善的现代电子信息产业体系,逐步形成了以“芯-屏-端-网”为主导的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在全国电子信息产业版图占据重要一极。2021年,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规上企业产值4702亿,增长24.2%。
来源:天府新城那些事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