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余家房企实现土地进账 首轮拍地谁是“大赢家”?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如今,“两集中”供地已成为房企拿地的主要途径,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成都首轮集中拍地中,登场的50宗地有44宗找到了归属,有30余家企业收获了“新粮”。整体来看,本轮拍地可用“中规中矩”来形容,当然,波澜不惊的表象之下,积极参拍的、作壁上观的、象征性举牌的……无论最终是满载而归还是颗粒无收,房企的表现无疑值得关注。
不差钱:买买买
从拿地总价来看,“花钱”最多的是中海,3宗地花了56.5亿元,其次是城投置地(约42亿)和保利(约34.5亿);从拿地面积来说,排在前面的是拿地面积超过200亩的城投置地、中海、兴城人居。中海 ,本次拍地的“大赢家”之一。一口气壕吞3宗地,花费近57亿元,拿地总金额断层排名前列。这三宗地分别位于高新区新川板块、天府新区麓山板块与万安南板块,成交楼面价分别为17600元/㎡、14700元/㎡、12000元/㎡,尽管价格不菲,但地段确实很香。
(近五年中海在成都公开市场拿地信息)中海今年的爆发性拿地或与去年土地零进账有关(仅公开市场)。2018年至2020年中海保持着1年1宗的拿地节奏,但到了2021年这个数字为0。尽管尚有存货,但并不多,补仓势在必行。从布局轨迹看,中海很青睐城南,近5年拿下的9宗地7宗都在城南,其中包揽5宗的天府新区堪称大本营。保利,本次积极参拍的另一个典型。根据锐理君整理的信息,保利报名地块8宗左右,最终进账2宗:1宗位于天府新区万安南板块,1宗位于双流怡心湖板块,成交楼面价分别为12200元/㎡、12400元/㎡,合计面积达到176亩。
五年竞得20宗涉宅用地,保利一直是成都土拍市场的常客,但相比一些房企出价毫不手软,保利则显得“佛系”很多。去年一批次保利报名约20宗地,仅参与了2宗地的竞买,最终一无所获。
尽管去年公开市场无土地进账,但这并不影响保利的增储节奏,原因在于,通过城市更新、收并购、TOD项目打造等途径,保利一直在充裕粮仓,譬如位于东安新城的保利云上(华侨城公园城)、中粮保利时区(昌公堰TOD项目)、新都廖家湾TOD项目、保利中环广场(218亩)、保利时代(379亩)……保利的存粮一直很充足。龙湖,同样是成都土地市场的拿地大户。2017年以来龙湖在成都竞得了28宗涉宅用地,平均一年超过5宗,其中,2021年龙湖共收获土储10宗,是成都拿地宗数最多的房企;其中半数为联合拿地,10宗地中有6宗地为“双限地”。此外,2021年8月龙湖、成都市轨道正式签署行政学院TOD合作开发协议,龙湖占比66%,成都市轨道交通占比34%,即龙湖光年项目,今年3月项目已取证,预售均价约24998元/㎡。2022年首轮集中供地,龙湖又连斩2宗地,即龙泉驿十陵的111亩地块与双流怡心湖39亩地块,成交楼面价9800元/㎡、12000元/㎡。
(2021年以来龙湖在成都土拍市场获取地块)
作为本土企业代表的城投置地 与人居同样稳定发挥。其中,城投置地获地3宗,分别位于成华区青龙场、高新区桂溪街道、锦江区成龙街道,拿地楼面价分别为12400元/㎡、17000元/㎡、11700元/㎡。据理解,城投置地还将参与交投竞得的桂溪街道51亩地块开发。人居2021年共斩获9宗住宅类用地,合计面积约546亩,拿地总金额约98亿元,位居成都榜首。2022年人居已入账5宗地,除崇州2宗外,另外3宗均出自双集中拍地,其中2宗位于成华区北湖板块,1宗位于金牛区天回镇,全部为底价9100元/㎡成交。
新面孔:敢出手
在这场土拍大戏中,依然有新面孔完成自己的首秀,较具代表性的莫过于天健 ——以楼面价17000元/㎡拿下天府新区麓湖板块40亩纯住宅地,抽签竞得,首秀属实有点运气在身上。
资料显示,天健集团系深圳市国资控股上市公司,1983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302团在深圳集体转业,1997年发起设立天健集团,1999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主营城市建设、综合开发、城市服务,其综合开发业务重点布局深圳、广州、上海、南宁、长沙、苏州、东莞、惠州等城市,产品类型涵盖中高端住宅、保障性住房、写字楼、酒店、城市综合体、产业园区等。
实际上,敢出价,拿地猛,是很多新进房企的共性特征,比如此前的绿城、金茂、禹洲、华发、天恒等,去年初来乍到的远达 亦是如此——不到1年时间,连斩3宗地,布局大源、新川、麓湖,个个都是成都的热门板块。不过,买到有优质的面粉能不能做出优质的面包,是个考验。
(远达在成都拿地情况)另一个例子是厦门国贸 。去年12月厦门国贸以楼面价12600元/㎡拿下青羊区马厂坝板块49亩纯住宅地块,今年4月1日又以楼面价13910元/㎡竞得马厂坝37亩地块,两宗地相邻。而在公开拿地之前,厦门国贸已通过与融创合作二仙桥青雲臺项目进驻成都。
回归秀:久违了的拿地
在这场土拍大戏中,一些久未露面的房企现身,譬如凯德、仁恒、鲁能,都是成都市场的“老朋友”,只不过上次拿地时间已是多年前。仁恒仅在成都公开市场拿过1宗地,即2009年竞得的仁恒滨河湾用地;而鲁能在2014年拿下鲁能城用地之后,在公开市场也未再有新地入账。虽然这次两家空手而归,但报名参拍就是一种信号。凯德 在成都开发项目包括凯德风尚、凯德天府、来福士广场等,住宅项目凯德世纪名邸、凯德卓锦万黛都曾因为超高的性价比而成为“网红盘”。3月31日,凯德以楼面价16100元/㎡斩获成华区二仙桥街道44亩宅地,这也是其时隔十年后再次在成都公开市场拿地。
重在参与:理性消费
从举牌动作来看,房企们不约而同的选择了“理性消费”。表现之一,是6宗地块“意外”流拍。流拍的这6宗地分别位于锦江区1宗、温江2宗、龙泉3宗。所谓意外,在于大都是地段不错的的热点地块,譬如锦江区三圣街道、龙泉驿大面与东安新城都是近两年房企重点布局之地。当然,流拍≠凉凉,也不代表地块本身成色一定不好,房企拿地要考虑成本、利润,也要考虑资金能力,流拍地块有4宗面积都超过百亩,起拍总价分别约30亿、20亿、10亿、7.8亿,非常考验钱袋子。表现之二,是成交的44宗地中,28宗地为底价成交,达到较高限价进入抽签环节的仅6宗。这6宗地地分别为天健竞得的天新40亩地块,城投置地竞得的高新54亩地块,凯德竞得的成华区44亩地块,中交竞得的成华区44亩地块,中瑞天悦竞得的武侯区39亩地块以及中海竞得的天新31亩地块。据锐理君不完全整理,本次集中拍地有超过60家企业报名,不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2成左右房企未举牌。有部分房企当前资金链正承压,即便参拍,有限的拿地资金也要“花在刀刃上”,将注意力放在更优质的地块上,若超出预期,便会“适可而止”。还有一些房企,因在去年集中供地中斩获颇丰,没有迫切的拿地需求,会更加精挑细选,谨慎出手,绿城、万科、华润、德信、天恒、中国铁建等皆是如此。
(2021年典型房企在成都土拍市场拿地情况)
譬如火力全开的中国铁建,去年摘得的5宗地案名都已出炉,即中国铁建新川樾(高新区)、祥云樾府(天府新区)、北湖揽樾(成华区)、中国铁建双楠樾府(双流区)、中国铁建棠樾(双流区),其中棠悦项目预计5月将取证入市。所谓手中有粮,万事不慌。2022年的首轮集中供地无疑是重要的风向标,无论是清水销售限价触摸新“天花板”,还是配建/自持条件的“减负”,以及竞争方式回归到“限价竞买+抽签竞得”,都是积极的信号。按照一个季度供地一次,房企今年还有三次补仓机会,首轮选择静观其变或空手而归的房企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做准备了,毕竟第二轮供地或许很快会来。
来源:锐理数据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