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数据大揭秘,成渝先进人才都去哪了?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文丨西部菌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一个地方能否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特别是其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评价维度。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正式成为中国经济“第四极”的今天,重庆和成都的人才吸引力到底如何?成渝重点大学所培养的大学生到底去哪了?成渝之间的人才流向又如何?
西部菌以重庆和成都两城的985、211高校——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农业大学、重庆大学、西南大学,共7所高校的毕业生就业数据作简要回答。
01四川大学
西部地区为四川大学2020届毕业生(本硕博)就业的主战场,占比达到64.93%;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分别为28.15%和6.21%。分省份看,四川占据半壁江山,达到52.47%;其次是广东省,占比9.50%;第三是北京,为4.67%;重庆则排到第四,占比3.96%,超过上海。
分城市看,成都占据特别上风,达到43.64%,其次是深圳、北京、重庆、上海。值得一提的是,在就业流向占比前十位的城市中,绵阳是成都外,少有入选的川内城市。省内就业方面,成都之外,绵阳、德阳居前列。
就业单位方面,前5位都属于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政府部门。
整个就业十强单位中,只有华为和腾讯两家民企。
02
电子科技大学
毕业生就业主要集中在川渝、广东省、江浙沪和京津冀,也正好是四大头部城市群。其中,川渝地区达到45.09%,广东省接近20%。
分省市来看,四川、广东、北京、上海、浙江位列前五。重庆则只排到了第六,占比仅有2.13%。
从企业来看,与四川大学有所区别的是,电子科技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流向最多的均是民营企业,分别占比为41.45%、32.52%。就业行业深刻体现了电子科大的专业优势,超过一半的本科生、研究生都是从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企业方面,华为、中兴等是电子科大不择不扣的排名前列大就业输送地。如以近三届就业情况来看,2018和2019年,本科生就业排名前列大企业均是华为。
研究生就业情况同样类似:
03
西南交通大学
2019届,西南交通大学超过35%的本硕毕业生在成都就业。其次是北京、上海、深圳、重庆、武汉,就业比例均在4%以上。
就业单位方面,西南交大本硕毕业生有一半以上选择了国有企业,尤其是本科生,比例甚至达到了66.32%。值得一提的是,有34.59%的签约企业毕业生是在世界500强企业工作。
当然,这与该校的主要就业方向有直接关系,看一下签约人数前十的单位就知道了。
04西南财经大学
2020届本硕博签约就业的毕业生中,有50.31%在西南地区就业。华南地区和华东地区也均达到了15%左右。
不过,与2019年相比,本科、硕士毕业生在西南地区就业比例均有所下降,博士则上升了5个百分点。
就业行业,金融业占据了40%以上。就业单位,国有企业占据了44.43%,并以银行、保险企业为主。
05
四川农业大学
2019年,川农接近70%的本硕毕业生在四川省内就业。其次是重庆,占比5.91%,超过广东。在省内就业上,有72.5%的毕业生选择成都。其次是雅安、绵阳。
其中,省内生源中,80.82%选择留在四川省工作;省外生源中,43.96%选择在四川省就业,31.85%选择回生源地就业。就业行业上,颇让人意外的是,建筑业位居排名前列,占就业人数的15.74%,其次才是农、林、牧、渔业。
单位上,接近一半的毕业生选择了民营企业。
06重庆大学
2019届毕业生中,超过一半的毕业生在西南区域就业,占比为51.57%。华东和华南地区分别为18.24%和14.47%。
分省市来看,接近三分之一(32.80%)的毕业生选择在重庆就业,其次是四川和广东,分别为15.08%和12.51%。就业行业方面,重庆大学排名前列就业行业为制造业,其次是建筑业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019届毕业生所从事的职业主要为“工程技术人员”,占比为46.40%;其次为“教学人员”(9.35%)、“科学研究人员”(7.71%)。
其中,被世界500强企业录用人数占签约就业毕业生总数的26.52%。07西南大学毕业生同样主要在西南区域就业,占比达到56.85%,其次是珠三角和渤海区域,均超过10%。
从省市来看,选择在重庆市(29.29%)、四川省(17.72%)、广东省(7.17%)三地就业的毕业生人数较多,大致与重庆大学的情况接近 。
其中,东北生源主要流向了西南区域就业(29.57%),其他生源主要是回生源所在区域就业;其中西南区域生源回生源所在区域就业的占比相对较高(85.11%),珠三角区域次之(83.25%)。
就业行业中,教育占据一半以上,达到53.16%,其次是制造业、软件信息业。08重庆、成都,谁更能留住大学生?仅就上述重点高校的毕业生数据来看,重庆、成都两地高校对于毕业生的吸引力在明显增强。比如,四川大学毕业生选择在成都就业的比重,从2018年的39.52%,提高至2020年的43.64%。重庆大学毕业生在重庆就业比例也从2017年的29.7%,提高至2019年的32.80%。但总体的本地就业比例还需要增强。比如,川大留川比例刚超过50%,重庆大学留渝超过30%,而上海、广东部分名牌高校的本地就业率都在70%以上。
高校毕业生本地就业率 来源:大七环不过,重庆、成都两地高校的表现有明显差异。成都之于成都高校毕业生的吸引力,整体上要比重庆之于重庆高校毕业生的吸引力更甚一筹。比如川大、西南交大留蓉的比例都在35%以上,重庆大学和西南大学留渝比例在30%上下。如果拿留川的比例来看,川大、四川农大毕业生都超过50%在四川就业。重庆高校毕业生流向四川的比例,也远高于成都高校流向重庆的比例。考虑到成都是川内名牌大学毕业生的特别就业地,成都对川渝两地毕业生的就业吸引力自然也应该大于重庆。这背后有着多重现实因素。比如,与两地的经济结构有直接关系。像成都的央企及中央科研院所远超过重庆,这对于留下高校毕业生尤其是名牌高校毕业生有更大的帮助。此外,四川的经济和人口体量远大于重庆,更多的重庆毕业生流向川内,也很正常。当然,重庆这几年不管是引进高校还是科研机构的力度都在增强,这对于增加毕业生的本地就业率,应该会有直接帮助。
总体来看,随着成渝地区战略地位的提升,以及经济结构的继续转型升级,未来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和留存率必将整体增强。
ps:无特殊说明以外,本文数据均来自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来源:西部城事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