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建7大技术“大会师”!银麓绿色建筑减碳平台启动大会不容错过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随着绿色建筑“小众方式”成为流行标地,其核心技术也再次引起业内关注。包括房地产开发商、建筑设计、城市管理部门、社区运营单位、科技企业纷纷入局。那么,从绿色建筑的传统概念到现在的“破圈”态势,支撑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技术有哪些?未来,这些技术将如何协同发展?小麓带您划划重点~
谈到绿色建筑,不单指物理层面的建筑体本身,从建筑设计到施工建造、从建筑交付到使用维护,过程中都涉及到不同技术支撑。整体来看,建筑的绿色主要体现在施工建造的高效低碳、使用过程中的能量低散、氧气的总量输入、建筑(尤其墙体)的自适应等几个方面。下面的技术也分别从减耗(包括节能、节水、节电)、增氧、增智等维度带来“绿色生产力”。
材料工艺创新
打造绿色三恒
建筑业本身是土木工程的属性,“木”可以泛指所有建筑材料,尤其是各类建筑材料和保温技术。随着消费者对于环保、健康、绿色低碳生活要求的不断提高,建材工艺也随之创新。具体来说,环保材料在满足防水防火等基本性能的基础上,要向低醛甚至零醛、保温、耐久性的方向发展,以满足消费者对于恒温恒湿恒氧的宜居追求,同时也引导低碳低耗的未来生活方式。从马斯洛需求层级来看,三恒技术既覆盖了生理层和安全层的需求,即安全住宅和健康生活,又衍生到审美和归属需求,即舒适宜居和环保低碳。
从生态友好角度来看,恒温、恒湿、恒氧的结果实现,主要依赖材料本身的创新和生产工艺的精进,而非一味的外部能耗补足。例如,高端保温材料的大规模应用可有效降低房间所需整体能耗,对于北方地区冬季供暖的降耗十分明显。从这个角度来看,三恒技术是建材工艺创新的集大成者,是整个绿色建筑实现的物理基础,也是传统建筑业者在绿色建筑风向之下主要的发力方向。
装配式内装
要解决建造过程中的高能耗高碳排,“建筑工业化”是一条必经之路。装配式技术,可以说是照进建筑业的“裂口”的绿色之光。相比于建造过程转型的重重困难,内装环节推行装配式技术的成效更为显著。
装配式内装是技术与行业结合的典型产物,如何利用3D技术、云设计、VR技术、物联网技术、BIM技术、自动化技术、工业化思维、供应链协同能力,总体提升装修流程的效率与质量?关键在于技术赋能与行业经验相结合,打造真正解决内装行业痛点的实用型解决方案,赋能于内装全过程的各个阶段和各类角色。其中包括建筑空间系统、连接系统、研发系统、交付系统,涉及技术整合和设计整合、施工整合,充分实现内装的平台化、标准化、模块化、数据化,以贯穿全流程的信息流,最终实现真正高效协同、环保低耗的装配式内装。
BIM(建筑信息模型)
设计,在整个建筑业处于顶层规划的重要位置,设计的合理性、易用性、兼容性,直接影响着建造施工的周期和质量,也间接影响了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效水平。它是装配式建造和装配式内装在上游的“黄金搭档”。BIM技术的核心,是将建筑体从物理世界迁移至数字孪生世界的有力工具,为后期施工图设计、运营维护给予原设计数据。这些数据包括最基本的建筑体参数:人均居住用地指标、建筑楼层、高度、外轮廓尺寸、建筑位置等数据,便于提高施工的效率,合理分配工程量,避免无谓的返工。
BIM还包括与建筑能耗相关的:日照分析、节能设计、能效测评、自然通风设计、给排水测算分析、暖通空调设计测算等数据,经过BIM模型优化设计建筑的形体、朝向、楼距、墙窗比等,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小能耗。此外,BIM数据还在使用运营中帮助快速定位故障、辅助能耗监控。可以说,BIM是建筑高质量的起点,是决定建筑业与绿色化之间生产关系的基石。
自动化控制、智能化控制
建筑在使用和运维过程中,楼宇自控与物联网技术的结合势力正在崭露头角,它不仅有力补充了房地产和建筑业“重建轻管”的短板,还让绿色低碳生活变得精细化、可视可控。楼宇的自动化控制包含多个系统的高效集成和联动。传统楼宇自控包括最基本的安消防系统(主安全监控)、机电和暖通系统(主能耗管理)、照明系统和水系统、传统家庭通信系统(广电数字电视),发展至今,物联网的加持让楼宇自动与智能家居相融合,打通室内外的统一管理,形成智能全屋的概念,体现在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方方面面:离家/回家模式的家居设备自动开关、空气指标的实时数字化显示(温湿氧醛等)、能耗使用分析及提醒。可以预见,基于物联网的丰富应用,将成为引领绿色低碳生活的重要抓手。
清洁能源和绿化技术
响应双碳政策,最直接的是能源替代。在建筑和居住的能源使用中,清洁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正在成为许多园区建设和新城建、旧房改的主流选择。目前“风光储一体化”的技术已日渐成熟,通过分布式能源站的方式输送至城市建筑,在技术和成本上都可行。开源也需节流,能源综合运维系统也是实现低碳目标的重要工具,它可覆盖绿色照明、设备用能、移峰填谷、异常预警,让能源去向变得更透明、更科学、更集约。
另一方面,绿色建筑还离不开氧含量指标。富氧的方式很多,最直接的是科学增加绿化面积,“黑森林”模式曾风靡绿建圈,小而美的迷你生态也满足了一部分消费者的“空气质量自由”。
与麓同行·与国同频
绿建行业大会师不容错过
看了这么多技术分析,相信您也和小麓一样,期待一场各路绿色建筑技术的“大会师”。此前,银麓科技联手顾云昌教授共同发起成立银麓绿色建筑减碳平台。7月18日,平台启动大会即将在成都举行。届时,三恒领域的慧科技、装配式领域的开装、物联网领域的云智易、BIM领域的优筑家、节能领域的南能汇智、碳交易领域的碳元科技……都将悉数亮相,是一场真正的“绿建行业大会师”!,
会议干货密集,嘉宾阵容丰富,关注绿色建筑的你,不容错过!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